新個稅背景下--
《薪酬節稅安排、社保風險防控與企業成本優化》
主講老師:韓雪
管理學碩士,注冊稅務師
省地稅系統稅務籌劃教授
省地稅系統稅收業務領軍人才
<課程背景>
個人所得稅:改革大勢 勢如破竹
201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做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2018年6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本草案提高了個稅起征點,綜合征稅、專項扣除,以及反避稅制度的提出,預示我國的個稅制度將迎來根本性改革。修改后的新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18年8月31日,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通過,起征點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最新起征點和稅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社保費:迫在眉睫 一觸即發
2018年7月20日,《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正式印發,明確從2019年1月1日起,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2019年1月1日后,社保費由稅務部門全權征收后,稅務機關將依據繳費文件的規定,自動生成參保單位及個人的繳費基數,金稅三期系統將對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信息、社保費繳費信息、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填報工資總額信息進行分析比對。
改革大勢,變革之路已無法阻擋,企業納稅人原有的一些籌劃及避稅思路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個人所得稅法》本次修訂要點是什么?這些修訂將給企業和個人帶來那些收益和風險?高收入群體如何提前做好準備和籌劃,合理降低稅負? 稅務局負責社保征收的特點是什么?是否可按《征管法》的規定來征收社保?納稅人的計費基數,計繳比例是否會有重大變動?企業實際使用這些方法的時候要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風險?所有的疑惑,本次課程為您詳細解答。
<課程對象> 董事長、總經理、投資總監、營銷總監、財務總監、稅務總監、人事總監、法務總監、會計師、稅務師事務所相關人員及財稅專業人士等;
<課程收益>
本次課程,對企業來說,正是個人所得稅改革、社保費轉嫁大背景下的及時雨,幫助企業把握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的新方向,社保費繳納的新風險,全面排查個人所得稅與社保費的稅收風險,幫助企業排查新個人所得稅法與社保費的稅收風險,個稅節稅模式和社保費繳費改進薪酬模式方案,達到課程最終效果:通過制定改進方案降低企業個稅及社保稅費負擔。
逐條詳解新個人所得稅法新舊政策對比及實務處理;全面梳理個人所得稅檢查要點、薪酬節稅模式設計;針對社保入稅,系統解析不同用工形式社保的風險與管控,并設計行之有效的節費安排。
<課程內容>
(9:00-10:30)大數據稅收轉型新環境
1.2018年演藝明星的個人所得稅風波;
2.2017年8月,國家通過了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
3.2018年8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客戶端系統升級;
4.金稅三期對個人所得稅異常數據風險識別功能強大;
5.網絡爬蟲技術對上市公司股權轉讓減持信息的風險識別;
6.CRS國際協定對境外居民納稅人賬戶信息的反避稅信息交換;
7.稅收黑名單及34部委聯合懲治對法人及直接財務負責人的重大影響;;
8.國地稅合并接管社保費下,企業在個稅及社保費領域所帶來的新的挑戰與風險
9.國地稅合并、社保費改嫁,信息共享時代已經到來;
10.從美國稅改看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思路;
11.如何應對(迎接)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浪潮;
12.信息化大數據稅收新時期,財務人員如何防范自身風險;
(10:30-12:00)個人所得稅法修改案草案新政要點
1.什么是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征收模式?與原來有何變化;
2.綜合收入包含哪些?如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3.專項扣除有哪些?六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如何扣減;
4.除了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還有哪些可以在個稅前扣除的項目,如何做薪酬安排?
5.專項附加扣除如何扣除?發票OR定額,如何提前籌劃;
6.新個稅法下,企業如何預代扣代繳個稅,承擔怎樣風險;
7.個人如何進行綜合收入的匯算清繳,如何清繳,什么時候清繳,如何做好提前準備和籌劃;
8.取得綜合收入,未按照規定匯算清繳,將承擔怎樣風險;
9.哪類人群不用做個稅匯算清繳如何繳納個稅;
10.新個稅政策下,多種收入方式,如何進行節稅設計;
11.年終獎2019年是否還存在?如何提前籌劃;
12.新增反避稅條款對高收入、高凈值人群有何影響;
(14:00-15:30)各項福利、補貼個人所得稅要點及節稅設計
1.如何判定不征稅的“誤餐補助”;
2.飯卡免費就餐、補貼飯卡、發放餐補這幾種形式,如何征收個人所得稅,如何進行節稅設計;
3.延伸拓展問題:加班用餐、銷售用餐、出差用餐、培訓用餐、客戶用餐,個人所得稅如何征收;
4.企業為職工發放節假日福利,如何征收個稅;
5.如何應對稅務人員對“送禮”發票的詢問;
6. 企業為職工制作工作服裝,如何征收個稅;
7.實務補貼如何繳納個稅需把握的三個原則;
8.延伸問題:如何區分勞保費與職工福利費;
9. 企業低于成本價出售給職工房屋,如何征收個稅;
10. 提供宿舍、實報實銷、租房補貼個稅如何處理,如何進行節稅設計;
11. 企業為職工報銷采暖費,如何征收個稅;
12. 企業為職工發放高溫津貼,如何征收個稅 ;
13. 集團卡、實報實銷、通訊費補貼,個稅如何處理,如何進行節稅設計;
14. 免費班車、實報實銷、通訊補貼,個稅如何處理,如何進行節稅設計;
15.私車公用中個人所得稅節稅設計,企業所得稅扣除原則、增值稅能否抵扣問題詳解;
16. 企業為職工報銷差旅費、差旅費津貼、考察費、旅游費,如何征收個稅;
17.延伸問題:如何界定差旅費、考察費、會議費、旅游費?企業所得稅扣除有何規定;
18. 企業為職工報銷培訓費、學費、體檢費、醫藥費,如何征收個稅;
19. 生活補助費、救濟金、特殊津貼、工傷補助,如何征收個稅;
20.延伸問題:辦公室職工飲用水,是否需要征收個稅;
(15:30-17:00)“敏感”科目的個人所得稅風險點及節稅設計
1.銷售費用中個人所得稅的風險點,哪種促銷方式最省稅?
2.管理費用中個人所得稅的風險點:異常月份、大額支出、異常物品,您都說的清嗎;
3.財務費用中個人所得稅的稽查風險點,支付個人利息,有息OR無息?哪種更劃算;
4.往來科目中個人所得稅的稽查風險點:有往無來?小心按20%征收個稅;
5.營業外支出科目中個人所得稅的稽查風險點:不是所有支付給個人的所得,都是“其他所得。
(9:00-10:30)股權激勵與股權轉讓的個人所得稅風險點及節稅設計
1.非貨幣性資產投資、增資、轉的有關股權政策;
2.持股分紅: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有關股權政策;
3.轉讓減持,如何確定收入、成本、核定征收的條件及風險;
4.股權激勵的概念、標的、實質;
5. 股權激勵的種類:股權(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勵;
6.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種類、條件及優惠政策;
7.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種類、條件及優惠政策;
8.新三板公司股權激勵的種類、條件及優惠政策;
9.案例解析:如何做好股權轉讓的提前籌劃;
10.案例解析:如何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股權激勵;
(10:30-12:00)社保費新政梳理
1.“放管服”改革,2018年7月1日執行最新社保政策要點(人社部發[2018]25號、稅總函[2018]176號、國發[2018]18號);
2.社會保險體系及構成;
3.養老社會保險的定義、申報條件、辦理流程、繳存比例及基本用途等;
4.醫療社會保險的定義、申報條件、辦理流程、繳存比例及基本用途等;
5.工傷保險的定義、申報條件、辦理流程、繳存比例及基本用途等;
6.失業保險的定義、申報條件、辦理流程、繳存比例及基本用途等;
7.生育保險的定義、申報條件、辦理流程、繳存比例及基本用途等;
(14:00-17:00)國地稅合并后社保費的繳費節稅設計
1.如何確定社保費的繳費基數,如何確定工資總額;
2.使用學生實習、超齡雇傭、小時工、兼職工等特殊用工是 否納入企業繳費基數;
3.少繳納社保費需要承擔何種法律責任與失信代價;
4.國地稅合并后由原社保局負責的企業以前年度少繳、沒繳的社保如何處理?否納入稽核范圍;
5.如何補繳以前年度少繳、欠繳的社保費,是否存在滯納金及罰款?數額如何確定;
6.勞務派遣、勞務外包、人力資源外包等特殊用工方式的社保費的實務處理;
7.國地稅合并后傳統用工的匹配方式或結算方式,需要如何調整;
8.國地稅合并后社保參保、繳納情況對第三方人力公司的影響及違規風險應對;
9.如何將高成本的全日制人員轉型成更有價值競爭力的靈活用工方式;
10.社保與個稅不匹配的風險如何應對?如何與稅局有效溝通;
11.什么是非全日制用工?如何轉變成非全日制用工?如何簽訂合同;
12.什么是臨時工,實習生,見習生,返聘退休人員?如何繳納社保費,如何簽訂合同;
13.異地社保、社保代管、自愿放棄社保、農民工社保,存在哪些風險,如何化解;
14.構建商業模式:如何通過一人公司、用工平臺化解社保風險,減低企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