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工技術:正火 1. 定義 將鋼材或加熱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溫適當的時間后,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 藝稱為正火。 2. 目的 正火與退火的目的基本相同,但正火的冷卻速度比退火稍快,故正火鋼的組織較細,它的強度、 硬度比退火鋼高。 正火主要用于普通結構零件,當力學性能要求不太高時可作為最終熱處理。 三、淬火 1、 定義 將鋼件加熱到AC3或 AC1以上某一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后以適應速度冷卻(達到或大于臨 界冷卻速度),以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2、 目的 是把奧氏體化的鋼件淬火成馬氏體,從而提高鋼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更好地發揮鋼材的 性能潛力。但淬火馬氏體不是熱處理要求的最終組織。因此在淬火后,必須配以適當的回火。淬火馬氏體在不同的回火溫度下,可以獲得不同的力學性能,以滿足各類工具或零件的使用要求。 四、回火 1、 定義 鋼件淬火后再加熱到AC1點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后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 稱為回火。 2、 淬火處理所獲得的淬火馬氏體組織很硬、很脆,并存在大量的內應力,而易于突然開裂。因此,淬 火后必須經回火熱處理才能使用。 3、 目的 ○1減少或消除工件淬火時產生的內應力,防止工件在使用過程中的變形和開裂;○2通過回火 提高鋼的韌性,適當調整鋼的強度和硬度,使工件達到所要求的力學性能,以滿足各種工件的需要; ○3穩定組織,使工件在使用過程中不發生組織轉變,從而保證工件的形狀和尺寸不變,保證工件的精度。

利用焊接性試驗如何確定焊接參數?利用焊接性試驗確定焊接參數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利用間接的焊接性試驗方法(如碳當量法、SH-CCT圖法等)初步分析材料的焊接性和初步擬定焊接參數,然后,利用直接的焊接性試驗方法對初步擬定的焊接參數進行檢驗和調整。

當焊接熱輸入減小時,由于焊接接頭的冷卻速度增大,易形成淬硬組織而產生冷裂紋,因此,通常用抗裂性試驗確定熱輸入的下限;當熱輸入增大時,由于焊接接頭容易過熱而導致熱影響區粗晶脆化,因此,常采用焊接接頭的夏比V形缺口沖擊試驗,或段磊韌度試驗確定熱輸入的上限。當為防止產生冷裂紋測出的熱輸入下限高于為防止接頭脆化測出的熱輸入上限時,就需要考慮采取焊前預熱、焊后緩冷、后熱或焊后熱處理等工藝措施。在這種情況下,盡量采取較小的熱輸入以保證接頭韌性滿足要求,同時利用焊前預熱、焊后緩冷或后熱延長接頭從800℃冷卻到500℃或300℃的時間,或者利用焊后及時熱處理以消除淬硬組織,防止產生冷裂紋。預熱溫度、后熱溫度也是通過抗裂性試驗確定的。
? 提升個人生命品質;
? 提升關系連接品質;
? 提升富足成功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