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導原則】
主要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例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體現了疏導性原則。
老師在面對青春期孩子早戀問題上,不能采用堵打壓的方法,而在于疏,通過語言說服從提高學生的認識入手,運用了疏導性原則。
【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嚴慈相濟原則)】
主要指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盡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單選題考察人物觀點對應)馬卡連柯除了此原則外,還提出平行教育原則。主要指通過個體影響集體,通過集體影響個人。
【知行統一原則】
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例如:《論語》中“力行而近乎仁”體現了知行統一原則。
朱熹說過“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體現了知行統一原則。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體現了知行統一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