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濟南萊蕪區(qū)有學一級消防工程師的嗎
濟南優(yōu)路一級消防工程師培訓學校,針對想要通過一級消防工程師考試的學員開設一級消防工程師培訓課程,為學員提供多種班型,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課程內容及教學服務,滿足學員全方位的學習需要,面授+網(wǎng)課的形式,學習更加靈活便捷,學員享受充分的自主性。
濟南優(yōu)路一級消防工程師培訓學校,經(jīng)過十多年的發(fā)展,現(xiàn)已成為集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面授教學、融合式教學、學習平臺及應用研發(fā)、圖書教材出版發(fā)行于一體的大型知識服務實體。
濟南優(yōu)路一級消防工程師培訓學校,已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qū)開設了近300家直營分校,1000余名行業(yè)優(yōu)選專業(yè)課程研發(fā)人員及老師,是一家專注于建工、消安、醫(yī)衛(wèi)、教師、財經(jīng)領域輔導培訓的綜合性教育服務機構。
逐級升壓,每級穩(wěn)壓3min,直至試驗壓力。保壓檢查管道各處無變形,無泄漏為合格。
(六)氣壓嚴密性試驗
滅火劑輸送管道經(jīng)水壓強度試驗合格后還應進行氣密性試驗,經(jīng)氣壓強度試驗合格且在試驗后未拆卸過的管道可不進行氣密性試驗。
防爆措施
建筑防爆的基本技術措施分為預防性技術措施和減輕性技術措施。
(一)預防性技術措施
1.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類可燃物質
(1)在生產過程中盡量不用或少用具有爆炸危險的各類可燃物質。
(2)生產設備應盡可能保持密閉狀態(tài),防止“跑、冒、滴、漏”。
(3)加強通風除塵。
(4)預防可燃氣體或易揮發(fā)性液體泄漏,設置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
(5)利用惰性介質進行保護
(6)防止可燃粉塵、可燃氣體積聚。
2.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種火源
(1)防止撞擊、摩擦產生火花。
(2)防止高溫表面成為點火源。
(3)防止日光照射。
(4)防止電氣故障。
(5)消除靜電火花。
(6)防雷電火花。
(7)防止明火。
(二)減輕性技術措施
1.采取泄壓措施
在建筑圍護結構設計中設置一些泄壓口或泄壓面,當爆炸發(fā)生時,這些泄壓口或泄壓面,首先被破壞,使高溫高壓氣體得以泄放,從而降低爆炸壓力,使主要承重或受力結構不發(fā)生破壞。
2.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結構
加強建筑結構主體的強度和剛度,使其在爆炸中足以抵抗爆炸沖擊而不倒塌。
3.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
在建筑設計時,根據(jù)建筑生產、儲存的爆炸危險性,在總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上合理設計,盡量減小爆炸的作用范圍。
一消綜合能力章節(jié)知識點:系統(tǒng)安裝調試與檢測驗收。
不同管徑的管道焊接,連接時如兩管徑相差不超過小管徑的15%,可將大管端部縮口與小管對焊。如果兩管相差超過小管徑的15%,應采用變徑管件焊接。
規(guī)定的內容,對各類消防設施的設置場所(防護區(qū)域)、設備及其組件、材料(管道、管件、支吊架、線槽、電線、電纜等)進行設置場所(防護區(qū)域)安全性檢查、消防設施施工質量檢查和功能性試驗;對于有數(shù)據(jù)測試要求的項目,采用規(guī)定的儀器、儀表、量具等進行測試。相關儀器、儀表、量具的操作方法和要求詳見本書附錄。
(3)逐項記錄各類消防設施檢測結果以及儀器、儀表、量具等測量顯示數(shù)據(jù),填寫檢測記錄檢測過程中,采用對講設備進行聯(lián)絡;檢測結束后,將各類消防設施恢復至正常工作狀態(tài)。
(二)竣工驗收
消防設施施工結束后,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單位進行包括消防設施在內的建設工程竣工驗收。消防設施竣工驗收分為資料檢查、現(xiàn)場檢查和質量驗收判定三個環(huán)節(jié),消防設施竣工驗收過程中,按照各類消防設施的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的要求填寫竣工驗收記錄表
1.資料檢查
消防設施竣工驗收前,施工單位需要提交下列竣工驗收資料,供參驗單位進行資料檢查:
(1)竣工驗收申請報告。
(2)施工圖設計文件(包括設計圖樣和設計說明書等)、各類消防設施的設備及其組件安裝說明書、消防設計審查意見書和設計變更通知書、竣工圖。
(3)主要設備、組件、材料符合市場準人制度的有效證明文件、出廠質量合格證明文件以及現(xiàn)場檢查(驗)報告。
(4)施工現(xiàn)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施工過程質量管理檢查記錄及工程質量事故處理報告。
(5)隱蔽工程檢驗收記錄以及滅火系統(tǒng)閥門、其他組件的強度和嚴密性試驗記錄、管道試壓和沖洗記錄。
2.現(xiàn)場檢查
現(xiàn)場檢的主要內容包括各類消防設施的安裝場所(防護區(qū)域)及其設置位置、設備用房設置等檢、施工質量檢查和功能性試驗。具體包括
(1)檢查各類消防設施安裝場所(防護區(qū)域)及其設置位置。
(2)檢查各類消防設施外觀質量。
(3)通過專業(yè)儀器設備現(xiàn)場測量涉及距離、寬度、長度、面積、厚度等可測量的指標
(4)測試各類消防設施的功能。
(5)檢查、測試其他涉及消防設施規(guī)定要求的項目。
消防設施調試合格后,填寫施工過程調試記錄,并將各消防設施恢復至正常工作狀態(tài)。
36、價鍵不飽和的易燃氣體比相對應價鍵飽和的易燃氣體的火災危險性大。
37、易燃氣體當壓力不變時,氣體的溫度與體積成正比;當溫度不變時,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即壓力越大,體積越小;在體積不變時,氣體的溫度與壓力成正比,即溫度越高,壓力越大。
38、氣體中所含的液體或固體雜質越多,多數(shù)情況下產生的靜電荷也越多;氣體的流速越快,產生的靜電荷也越多。
39、用高壓合金鋼并含鉻、鉬等一定量的稀有金屬制造材料,定期檢驗其耐壓強度等。
40、易燃液體分為三級。
(1)Ⅰ級。初沸點≤35℃;
(2)Ⅱ類。閃點<23℃,并初沸點大于35℃;、
(3)Ⅲ類。23℃≤閃點≤35℃,并初沸點大于35℃;或閃點大于35℃并≤60℃初沸點大于35℃且持續(xù)燃燒。實際應用中,通常將閃點<28℃的液體歸為甲類火險物質,將閃點≥28℃且<60℃的液體歸為乙類火險物質,將閃點≥60℃的液體歸為丙類火險物質。
卡式消防接口和螺紋式消防接口以消防接口的軸線呈水平狀態(tài),將消防接口的最低點離地面(1.5±0.05)m高度,然后自由跌落到混凝土地面上。反復進行5次后,檢消防接口是否斷裂,并進行操作。如消防接口趺落后出現(xiàn)斷裂或不能正常操縱使用的,則判定該產品不合格。
消火栓支管要以栓閥的坐標、標高來定位,然后穩(wěn)固消火栓箱,箱體找正穩(wěn)固后再把栓閥安裝好,當栓閥側裝在箱內時應在箱門開啟的一側,箱門開關應靈活。
2)同時使用信號閥和水流指示器的系統(tǒng),信號閥安裝在水流指示器前,距離不小于300mm。
2.壓力開關
1)豎直安裝在通往水力警鈴的管道上,安裝中不得拆裝改動。
3.沖洗試壓
1)官網(wǎng)安裝完畢后,進行強度試驗、嚴密性試驗和沖洗。用水作為介質。
消防供電以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設計文件,除需要具備前述消防設施設計文件外,還需具備系統(tǒng)布線圖和消防設備聯(lián)動邏輯說明等技術文件。
(二)施工安裝要求
消防設施施工安裝過程中,施工現(xiàn)場要配齊相應的施工技術標準、工藝規(guī)程以及實施方案,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施工質量控制與檢驗制度。
57、消防疏散照明應應用于按規(guī)定應設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建筑的疏散走道。
58、消防應急疏散照明,其最低照度走道不應低于1.0lx,人員面積場所、避難層(間)不應低于3.0lx,病房樓或手術部的避難間不應低于10.0lx;避難走道、前室等不應低于5.0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柴油發(fā)電機房等消防設備用房的備用照明應不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
59、散指示標志應設置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門的正上方;應設置疏散走道及其轉角處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墻面上,走道上的指示標志間距不應大于20m,袋形走道不應大于10m,轉角處不應大于1.0m。
60、建筑高度小于27m的住宅建筑的樓梯等公共部位可不設置消防應急照明,建筑高度小于54m的住宅建筑的樓梯等公共部位可不設置散指示標志。
2)試驗方法
以不大于0.5MPa/s的速率緩慢升壓至試驗壓力,保壓5min,檢查管道各處無滲漏,無變形為合格。
(五).氣壓強度試驗
當水壓強度試驗條件不具備時,可采用氣壓強度試驗代替。
防爆措施
建筑防爆的基本技術措施分為預防性技術措施和減輕性技術措施。
(一)預防性技術措施
1.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類可燃物質
(1)在生產過程中盡量不用或少用具有爆炸危險的各類可燃物質。
(2)生產設備應盡可能保持密閉狀態(tài),防止“跑、冒、滴、漏”。
(3)加強通風除塵。
(4)預防可燃氣體或易揮發(fā)性液體泄漏,設置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
(5)利用惰性介質進行保護
(6)防止可燃粉塵、可燃氣體積聚。
2.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種火源
(1)防止撞擊、摩擦產生火花。
(2)防止高溫表面成為點火源。
(3)防止日光照射。
(4)防止電氣故障。
(5)消除靜電火花。
(6)防雷電火花。
(7)防止明火。
(二)減輕性技術措施
1.采取泄壓措施
在建筑圍護結構設計中設置一些泄壓口或泄壓面,當爆炸發(fā)生時,這些泄壓口或泄壓面,首先被破壞,使高溫高壓氣體得以泄放,從而降低爆炸壓力,使主要承重或受力結構不發(fā)生破壞。
2.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結構
加強建筑結構主體的強度和剛度,使其在爆炸中足以抵抗爆炸沖擊而不倒塌。
3.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
在建筑設計時,根據(jù)建筑生產、儲存的爆炸危險性,在總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上合理設計,盡量減小爆炸的作用范圍。
建筑物內的通風和空調系統(tǒng)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創(chuàng)造了舒適的環(huán)境條件,但如系統(tǒng)設計不當,不僅設備本身存在火險隱患,而且通風和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管道還將成為火災在建筑物內蔓延傳播的重要途徑。由于這類管道縱橫交錯貫穿于建筑物中,火災由此蔓延的后果極為嚴重。在散發(fā)可燃氣體、可燃蒸氣和粉塵的廠房內,加強通風,及時排除空氣中的可燃有害物質,是一項很重要的防火防爆措施。
通風、空調系統(tǒng)的防火設計應按《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2018年版)、《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98-2009)以及《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范》(GB500672014)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一、通風、空調系統(tǒng)的防火防爆要求
(1)甲、乙類生產廠房中排出的空氣不應循環(huán)使用,以防止排出的含有可燃物質的空氣重新進人廠房,增加火災危險性。丙類生產廠房中排出的空氣,如含有燃燒或爆炸危險的粉塵、纖維(如棉、毛、麻等),易造成火災的迅速蔓延,應在通風機前設濾塵器對空氣進行凈化處理,并應使空氣中的含塵濃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之后,再循環(huán)使用。
(2)甲、乙類生產廠房用的送風和排風設備不應布置在同一通風機房內,且其排風設備也不應和其他房間的送、排風設備布置在一起。因為甲、乙類生產廠房排出的空氣中常含有可燃氣體、蒸氣和粉塵,如果將排風設備或送風設備與其他房間的送、排風設備布置在一起,一旦發(fā)生設備事故或起火爆炸事故,這些可燃物質就會沿著管道迅速傳播,擴大災害損失。
(3)廠房內有爆炸危險的場所的排風管道,嚴禁穿過防火墻和有爆炸危險的房間隔墻等防火分隔物,以防止火災通過排風管道蔓延擴大到建筑的其他部分。
(4)民用建筑內存放容易起火或爆炸物質的房間(如容易放出可燃氣體氫氣的蓄電池室、存放使用甲類液體的小型零配件庫房、電影放映室、化學實驗室、化驗室、易燃化學藥品庫等),設置排風設備時應采用獨立的排風系統(tǒng),且其空氣不應循環(huán)使用,以防止易燃易爆物質或發(fā)生的火災通過風道擴散到其他房間。此外,其排風系統(tǒng)所排出的氣體應通向安全地點進行泄放。
(5)通風和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管道布置,橫向宜按防火分區(qū)設置,豎向不宜超過5層,以構成一個完整的建筑防火體系,防止和控制火災的橫向、豎向蔓延。當管道在防火分隔處設置防止回流設施或防火閥,且建筑的各層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能有效地控制火災蔓延時,其管道布置可不受此限制。穿過樓層的垂直風管要求設在管井內,常見防止回流的措施如下
1)增加各層垂直排風支管的高度,使各層排風支管穿越兩層樓板;
2)排風總豎管直通屋面,小的排風支管分層與總豎管連通;
3)將排風支管順氣流方向插入豎風道,且支管到支管出口的高度不小于600mm;
4)在支管上安裝止回閥。
(6)排除含有比空氣輕的可燃氣體與空氣的混合物時,其排風管道應順氣流方向向上坡度敷設,以防在管道內局部積聚而形成有爆炸危險的高濃度氣體。
(7)排風口設置的位置應根據(jù)可燃氣體、蒸氣的密度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比空氣輕者,應設在房間的頂部;比空氣重者,則應設在房間的下部,以利于及時排出易燃易爆氣體。進風口的位置應布置在上風方向,并盡可能遠離排氣口,保證吸入的新鮮空氣中不再含有從房間排出的易燃易爆氣體或物質。
(8)可燃氣體管道和甲、乙、丙類液體管道不應穿過通風管道和通風機房,也不應沿通風管道的外壁敷設,以防甲、乙、丙類液體管道一旦發(fā)生火災事故火情沿著通風管道蔓延擴散。
(9)含有燃燒和爆炸危險粉塵的空氣,在進入排風機前應先采用不產生火花的除塵器進行凈化處理,以防濃度較高的爆炸危險粉塵直接進入排風機,遇到火花發(fā)生事故;或者在排風管道內逐漸沉積下來自燃起火和助長火勢蔓延。
(10)處理有爆炸危險粉塵的排風機、除塵器應與其他一般風機、除塵器分開設置,且應按單一粉塵分組布置,這是因為不同性質的粉塵在一個系統(tǒng)中,容易發(fā)生火災爆炸事故。例如,硫黃與過氧化鉛、氯酸鹽的混合物能發(fā)生爆炸;炭黑混人氧化劑自燃點會降低。
(11)凈化有爆炸危險粉塵的干式除塵器和過濾器,宜布置在廠房之外的獨立建筑內,且與所屬廠房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0m,以免粉塵一旦爆炸波及廠房擴大災害損失。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干式除塵器和過濾器,可布置在廠房的單獨房間內,但應采用耐火極限分別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
1)有連續(xù)清塵設備的除塵器和過濾器。
2)風量不超過15000mh,且集塵斗的儲塵量小于60kg的定期清灰的除塵器和過濾器。
(12)含有爆炸危險的粉塵和碎屑的除塵器、過濾器和管道,均應設有泄壓裝置,以防發(fā)生爆炸造成更大的損害。凈化有爆炸危險的粉塵的干式除塵器和過濾器,應布置在系統(tǒng)的負壓段上,以避免其在正壓段上漏風而引起事故。
(13)甲、乙、丙類生產廠房的送、排風管道宜分層設置,以防止火災從起火層通過管道向相鄰層蔓延擴散。但進入廠房的水平或垂直送風管設有防火閥時,各層的水平或垂直送風管可合用一個送風系統(tǒng)。
(14)排除有燃燒、爆炸危險的氣體、蒸氣和粉塵的排風管道應采用易于導除靜電的金屬管道,應明裝不應暗敷,不得穿越其他房間,且應直接通到室外的安全處,盡量遠離明火和人員通過或停留的地方,以防止管道滲漏發(fā)生事故時造成更大影響。
(15)通風管道不宜穿過防火墻、防火隔墻和不燃性樓板等防火分隔物,如必須穿過時,應在穿過處設防火閥,在防火墻兩側各2m范圍內的風管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并在穿過處的空隙用不燃材料填塞,以防火災蔓延。有爆炸危險的廠房,其排風管道不應穿過防火墻和車間隔墻。
二、通風、空調系統(tǒng)防火防爆設計
根據(jù)《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2018年版)、《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982009)和《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67-2014)的有關規(guī)定,建筑的通風、空調系統(tǒng)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空氣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物質的房間,其送、排風系統(tǒng)應采用防爆型的通風設備和不會產生火花的材料(如可用有色金屬制造的風機葉片和防爆電動機)。當送風機布置在單獨分隔的通風機房內,且送風干管上設置防止回流設施時,可采用普通型通風設備。
(2)含有易燃易爆粉塵(碎屑)的空氣,在進入排風機前應采用不產生火花的除塵器進行處理,以防止除塵器工作過程中產生火花引起粉塵、碎屑燃燒或爆炸。對于遇濕可能爆炸的粉塵(如碳化鈣、鋅粉、鋁鎂合金粉等),嚴禁采用濕式除塵器。
(3)排除、輸送有燃燒、爆炸危險的氣體、蒸氣和粉塵的排風系統(tǒng),應采用不燃材料并設有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其排風設備不應布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內,以防止有爆炸危險的蒸氣和粉塵等物質的積聚。
(4)排除、輸送溫度超過80℃的空氣或其他氣體以及容易起火的碎屑的管道,與可燃或難燃物體之間應保持不小于150mm的間隙,或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不燃材料隔熱,以防止填塞物與構件因受這些溫管道的影響而導致火災。當管道互為上下布置時,表面溫度較高者應布置在上面。
(5)下列任何一種情況下的通風、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送、回風管道上應設置防火閥:
1)送、回風總管穿越防火分區(qū)的隔墻處,主要防止防火分區(qū)或不同防火單元之間的火災蔓延擴散
2)穿越通風、空氣調節(jié)機房及重要的房間(如重要的會議室、貴賓休息室、多功能廳、貴重物品間等)或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如易燃物品實驗室、易燃物品倉庫等)隔墻及樓板處的送、回風管道,以防機房的火災通過風管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房間,或者防止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發(fā)生火災時經(jīng)通風管道蔓延到機房或其他部位。
3)多層建筑和高層建筑垂直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以防火災穿過樓板蔓延擴大。但當建筑內每個防火分區(qū)的通風、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均獨立設置時,該防火分區(qū)內的水平風管與垂直總管的交接處可不設置防火閥。
4)在穿越變形縫的兩側風管上各設一個防火閥,以使防火閥在一定時間內達到耐火完整性和耐火穩(wěn)定性要求,起到有效隔煙阻火的作用。
(6)防火閥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有熔斷器的防火閥,其動作溫度宜為70℃。
2)防火閥宜靠近防火分隔處設置。
3)防火閿安裝時,可明裝也可暗裝。當防火閥暗裝時,應在安裝部位設置方便檢修的檢修口。
4)為保證防火閣能在火災條件下發(fā)揮作用,穿過防火墻兩側各2m范圍內的風管絕熱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且具備足夠的剛性和抗變形能力,穿越處的空隙應用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嚴密填實
5)防火閥、排煙防火閥的基本分類見表2-9-1。
26、環(huán)狀管道應用閥門分成若干獨立段,每段內消火栓的數(shù)量不宜超過5個。室外消防給水管道的最小直徑不應小于100mm。
27、室外消火栓應沿道路設置,道路寬度超過60m時,宜在道路兩邊設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28、消火栓距路邊不應超過2m,距房屋外墻不宜小于5m。
29、室外消火栓的間距不應超過120m。室外消火栓的保護半徑不應超過150m。
30、每個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應按10-15L/s計算;水泵結合器的用水量10L/S-15L/S。
濟南優(yōu)路一級消防工程師培訓學校,開設有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一級消防工程師、安全工程師、健康管理師等專業(yè),推出“網(wǎng)絡+面授+智能題庫”的融合式教學和“講師授課+助教答疑”的雙師課堂。
濟南優(yōu)路一級消防工程師培訓學校,公司成立以來,不斷強化自有師資隊伍建設,打造精致課程和教輔產品,自主研發(fā)各種智慧學習平臺(應用)助力高效學習,深化屬地教學管理和 1V1 個性化服務,整合社會優(yōu)質資源搭建人才交流和企業(yè)合作平臺,為每位學員提供包括政策咨詢、教學輔導、學習規(guī)劃、備考答疑、 就業(yè)指導等在內的個性化 “一站式”服務,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和職業(yè)循環(huán)發(fā)展服務體系。
濟南優(yōu)路一級消防工程師培訓學校,采用線下面授和線上網(wǎng)絡相結合的模式,實行標準化教學服務管理,2018年在全國分校全面推廣融合式教學,將“錄播+直播+面授”進一步融合,同時,將融合式教學與智能技術相結合,采用三維實景和3D仿真模擬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