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車裝載機經常使用到的油品主要有發動機機油、發動機柴油、變矩器/變速箱用油(液力傳動油)、驅動橋用油、液壓系統使用的液壓油、各鉸接銷使用的潤滑脂,正確選擇和使用這些油品對維持各系統的正常運轉、降低磨損,延長機器使用壽命具有重要的意義。發動機機油。黏度等級和質量等級:目前國際上廣泛采用的機油黏度分級是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分級標準,例如SAE5W/40或SAEl5W/40,“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數字越小,說明機油的黏度越稀,流動性越好,在、冷啟動時對發動機的保護作用越好。“W”后面的數字則是機油耐高溫的指標,數值越大,說明機油在高溫下的保護性能越好,較高黏度的機油對運動系的阻力也相對較高,不但耗費功率,增加油耗,而且機油容易氧化,影響冷啟動時的保護。一般用API(美國石油協會)等級代表發動機機油質量的分類,它采用簡單的代碼來描述發動機機油的工作能力,對裝載機等工程機械多使用的柴油發動機,其機油質量等級從“SA”一直到“SL”,字母越靠后,質量等級越高,每遞增一個字母,機油的性能都優于前一種,機油中有更多的保護發動機的添加劑。

我國裝載機始于1960年末,它的發展經歷了60年代仿制摸索階段,70年代自力更生研制階段,80年代以后的技術引進、合資合作和自我發展幾個階段。初期我國剛開始生產的裝載機是機械履帶式裝載機Z1-4型4t(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和紅星1立方米裝載機(上海港口機械廠生產)及后期Z420、2t液壓裝載機(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和Z4353.5t型裝載機(廈門工程機械廠、柳州工程機械廠生產),同時研制了我國的回轉式裝載機Z4H2型2t,180度回轉裝載機(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Z435型為整體機架、后橋轉向。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吸收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輪式裝載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成功了功率為162KW的鏟接式輪式裝載機,定型為Z450(即后來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過專家鑒定,就這樣誕生了我國第一臺鉸接式輪式裝載機,從而開創了我國裝載機行業形成與發展的歷史。Z450型裝載機具有液力機械傳動、動力換擋、雙橋驅動、液壓操縱、鉸接式動力轉向、氣推油加力制動等現代輪式裝載機的基本結構,為當時世界先進水平。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國第一代輪式裝載的基本結構。該機在總體性能方面具有動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機動靈活、操縱輕便、作業效率高等一系列優點。

操作鏟車六嚴禁:首先是嚴禁輪胎打滑。裝載機作業時,遇阻力而猛加油門往往會出現輪胎打滑的現象。這種現象通常是由于駕駛員操作不當造成的,既增加了油耗又損傷了輪胎。其次是嚴禁后輪翹起。屏蔽泵由于裝載機的掘起力大,駕駛員通常在鏟挖堅實的原土和石料山等作業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就容易出現兩后輪翹起離地現象。這種翹起動作的落地慣性,會造成鏟斗的刃板斷裂、鏟斗變形;試壓泵后輪翹起很高時還容易引起前后機架等結構的焊接處開裂,甚至板材斷裂等。第三是嚴禁撞擊料堆。鏟挖普通物料,裝載機可以用II檔作業,嚴禁以II檔以上的檔位向料堆進行慣性沖擊。離心泵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鏟斗在接近料堆時適時地把檔位轉換為I檔完成一個鏟料過程。